skip to content
驿站

如何度过每天的24小时

书藉内容

这本书内容很少,通读一遍大概只需要三四个小时的样子,对我来说,里面大部分都是可以忽略的内容,只有一些比较少的观点,不过想来这种类型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一个观点来攥写的。

书中的观点粗略总结:

  • 一个人的精力不应该被日常的工作所耗尽
  • 宁愿获得渺小的成功,也不想要什么光荣的失败
  • 安排好晚间生活,不要被晚餐打断,这样至少可以拥有三个小时的连续时间。
  • 要通过阅读来进行思维训练,在思维训练中压力与困难是最重要的,读小说没有这种压力与困难。
  • 要避免成为令人厌恶的,鲁莽无礼的人,同时也不要像机械一样,只会按计划行事。
  • 做事的时候要埋头做事,不要过度张扬,同时尽量让自己保持匀速前进。
  • 培养思维需要两个部分,第一个是培养意志力,第二是让精神器官恢复状态。低调行事,不要招摇过市。
  • 品德高尚不是下定决心,而是坚决执行。不要让誓言束缚了自己的“多变”。
  • 抛开当下的生活是愚蠢的,未来与当下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 如果人性比当下更完美,那么人生的成功将意味着对自我的深入了解。

大概就是需要让自己保持好精力,训练自己的思维,让自己习惯那种精神集中的状态,保持阅读,同时要避免自己成为那种令人厌恶的自以为是的人。还有在做事的时候需要注意避免张扬,不要被所谓的“誓言”束缚了自己的行事。

感觉比较值得注意的一些内容,一个是培养自己的思维,里面的观点比较有用,不能看小说,小说是没有阅读压力的,是纯粹的放松式阅读,给自己带不来困难,所以无法通过阅读小说来培养自己的思维。

我觉得想要培养自己的思维可以看一些在看的时候需要花费自己很多精力去思考里面的内容的书,这样才能去思考里面所传递的思想,吸收里面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思维去成长。

这几天我自己看书的时候,确实发现可以让自己的精神集中起来,也不知道是因为自己这一天有收获感到充足,如果是按这个书里面所说的,培养自己的思维,让自己感受到充足,那确实感觉是这样的。

在做事的时候,不能大张旗鼓的去告诉别人自己要做什么事情,正是对应着我们自己文化中的“事以密成,言以泄败。”

书中最后两个观点感觉很有意思,一个是对未来的解释,未来与当下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也确实是这样,现在的所经历的时间就是过去所畅想的未来,只不过现在的成就并没有畅想中的那么高而已,但也确实是未来罢了。

最后一个“如果人性比当下更完美,那么人生的成功将意味着对自我的深入了解。”这句话大概就是,人生的成功来源于对自我的探究与了解,如果对应传统文化中的,大概就是修心?

原文摘抄

序言

“本书最能吸引的是那些对生活有兴趣的人,**因为只有尝过生活甜头的人,才会想着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那些从来不愿意从床上起来,去做点事情的人是最难叫醒的。”

“**如果你的日常工作如此疲惫不堪,说明你的生活本来就出了问题,必须做出调整。一个人的精力不应该被日常工作耗尽。**最好的办法是规划好对日常工作的精力投入。”

一部3节

“首先,不要太过热情。对成功的渴望会给人误导,而且也不可靠。它大声疾呼,让你热情似火地投入,但再多的热情也不够,这种渴望会驱使你投入更多,恨不得让你改变自然规律,移山填海。在你殚精竭虑之前,这渴望可没个止境。可突然之间,那热情就蒸发了,甚至连一句“我受够了”都懒得说。

因此,一开始不要急于求成,把目标定得太高。哪怕收获微小,也要学会满足。允许意外的发生,同时顺应人的性情,尤其是你自己的性情。”

人们常说,光荣的失败胜过渺小的成功,但在过好每一天这件事情上,我不敢苟同。我宁愿收获渺小的成功,也不想要什么光荣的失败,因为一次渺小的成功之后,可能还会收获更大的成功。

一部4节

“尽管如此,这位上班族坚持把早上10点到下午6点看作“一天”,之前的10个小时和之后的6个小时不过是前奏和尾声罢了。这种态度,自然会磨灭他对剩下16个小时的兴趣,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即使他没有浪费这16个小时,他也谈不上妥善利用,因为在他看来,这些时间是多余的。”

“我的建议是,每天下午6点,正视现实、承认自己并不疲倦(因为你知道自己确实不疲倦),安排好晚间生活,不要被晚餐打断。这样一来,你至少拥有连续3个小时的时间。当然,我并不建议你每天晚上都用3个小时,耗尽自己的脑力。一开始,可以每隔一天,每晚用1.5个小时做一些重要的、陶冶情操的事情。这样,你还有三个晚上可以跟朋友聚会、打桥牌、打网球、做点家务、读点书、抽抽烟、照顾一下花花草草、散散步或者玩玩有奖竞猜之类的。从周六下午2点到周一上午10点,你还有44个小时,这可是一笔惊人的财富。”

一部6节

正因为我知道改变习惯十分困难,而且一旦失败会造成灾难性的影响,因此我真诚建议,从小事开始做起。你需要保护你的自尊,因为自尊是人的根本动力,如果精心计划的事情失败了,人的自尊往往会受到沉重打击。因此我再三重申:从小事低调做起。

一部7节

“你要揪住思绪的脖子,把它领回来。到车站之前,你可能会来来回回折腾40次。不要沮丧,继续坚持,你会成功的。如果能坚持不懈,就不会失败。”

一部10节

一个人若能深刻认识到“万事皆有因果”这个伟大真理,他的思想将更开明,心胸也会更宽广。

不断提升对事物的认知和欣赏能力,能给人带来最为持久的满足感。这也是一切科学的终点。

想要过上充实的生活,不一定非要热爱艺术和文学才能实现。

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拥有好奇心,就等于拥有生活,而满足好奇心,则等于领悟了生活的真谛。”

一部11节

“读小说不算认真阅读。

而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压力和困难恰恰是最重要的,这是一种既想完成又想逃避的感觉,读小说可没有这种感觉。

“不过,我想提出两条重要建议。一是确定自己的阅读方向和范围,给自己设定时间期限,选择某个主题或某位作家。二是要边读边思考。

一部12节

“需要避免成为什么样的人:第一,成为令人厌恶、鲁莽无礼之人。这种人自命不凡,自以为智慧超群,傻得连散步这样的小事都煞有介事,矫揉造作,浑然不觉这样做毫无幽默感。

因此,如果你准备撸起袖子,好好利用时间做点事情,只管埋头做事,不要过度张扬。

第二,不要像拉两轮战车的奴隶一样,只懂按部就班地过日子。人做计划,不是为了束缚自由。人可以按计划行事,但不必死守成规,因为日常计划不是宗教。

“此外,我必须谈谈最大的问题,前面我也提到,要避免开头不顺。这一点我必须再三强调。

事情刚起头就失败,会把刚刚觉醒的动力扼杀在萌芽状态,因此建议采取预防措施,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人要有动力,但不要让动力变成压力。第一步可以放慢速度,再慢也无妨,但尽量保持匀速前进。

二部1节

大脑思维的治疗需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培养意志力,二是让精神器官恢复状态,这两部分必须同时进行。

“**因此,不要把旗帜钉在桅杆上,招摇过市。尽可能低调行事,什么也别说。**当你做得有点样子了,你可以摇旗呐喊,然后你会发现,那种可怜的、可悲的、讽刺的、高高在上的微笑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当然,只有在实际的自我发展过程中,人们才能提升大脑效率,但我关心的不是走哪条路,而是这条路怎么走。

如果一个人自己都不能确定目标,那他或许只能蜷缩着死去,因为外人帮不了他。我只想说,整个宇宙都是开放的,人们可以尽情审视。

二部2节

我相信,99%的人在新年第一天都会感受到决心带来的愉悦和活力,而且99%的人都会觉得自己品德高尚,但他们忘了,重要的不是下定决心,而是坚决执行,才能证明自己的品德。

事实上,人们常常“沉溺于”悔恨之中;这是一种略带恶毒的精神享受。”

“我隐约感觉,对大多数人来说,最有用的决心是打破一半以上的誓言。‘不要让誓言束缚了自己的多变……请谨记这个重要的道理。’”

二部3节

人们最终会意识到,抛开当下的生活是多么愚蠢,以为未来与当下有本质上的不同是多么愚蠢,在真正开始生活前就死去是多么愚蠢。

二部4节

如果人性比当下更完美,那么人生的成功将意味着对自我的深入了解,从哲学上获得内心的平静,这样的目标大多数人都能实现。